评《北京北京》

作家冯唐青春三部曲的终结篇。嚣张,嚣张成为这部终结篇里主宰一切的风暴雷电。和《万物生长》、《18岁给我一个姑娘》比,尤其如此。

读冯唐

公元二零零七年八月一个阳光强烈的下午,我守着电脑,看完了网上连载的《北京北京》的最后一个段落,眼眶湿润,内心焦躁,血液飞升,全身滚烫。凉水兜头冲洗之后,绕房疾走三圈之后,还是心烦意乱,还是湿润、焦躁、飞升和滚烫。这感觉让人不舒服,但是我喜欢。

冯唐这厮

冯唐这厮,见过一次,聪明人,面对面的时候一点都不贫,可能不算熟,也可能他就是一嘴不贫但笔特贫的家伙。翻开《北京北京》第一页,就有“佛祖说见佛杀佛见祖日祖”这样遭天谴的句子。他是少数能让我咧着嘴乐、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其作品的作家,尽管他其实只是一个兼职作家(他的本职是搞企业咨询的)。

重温最心坎的姑娘 《北京北京》

北京北京其实是冯唐“积攒下来的二十一本日记,四百五十封书信,现在都可以烧了。该灰飞烟灭的,不复记起。”一个深夜,我路过府右街,遇到小时常在电影里看见的老式交通岗楼。它粉刷一新,孤孑立于壁垒森然的中南海西墙的对面。我忽的明白,它是一个失去意义的微小象征;它是一段受外界影响而变形的“山水和心潮”,它就是冯唐讲述的北京故事。

借你的手一用

《北京,北京》是我读过最迅烈的中文,草原野火一般燃烧,火焰弥漫天地,然后突然一切消失,只有淡淡的青烟飘散。

红月青柳——冯唐的那些姑娘们

这本书连同前面的两本,就是在讲冯唐的年轻和姑娘。我很能理解这样的创作动机,如果有条件有才华,人人都想用如此直白的艺术方式祭奠自己的青春。前一篇书评《小说的意义》中我大惊小怪的抒发了自己随着这样睿智轻松的笔触经事动情的喜悦,这本书看完后再写的书评竟也单纯不起来了。

小说的意义——万物生长的评论

这就是聪明人的幽默和文化人的功底。文思着笔处处透着不正经的真诚,却又无法不为他能想得到、写得出而击节称叹;幽默包袱集结文史经纶、贯穿古今中外,有回味有意境,非一般的滑稽取乐所能及。

再见冯唐

其实,冯唐的小说本身极为狂野,反而能见到三好学生的一面出来。越是删消,也就越是淫荡,含而不露是技术活,三好学生就变成了老流氓,作品的腐蚀性暴涨三倍以上。

《18岁给我一个姑娘》

在书里看到这小子滔滔不绝的狂喷,文字在他的嘴巴里喷出来成了音乐,无调但好听。没有故事却印象深刻,享受不已怀念不已。很想把他当做我即敬畏传统又崇尚叛逆的少年时代的代言,他提醒我早已被忘却的少年春梦依旧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