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是我读过最迅烈的中文,草原野火一般燃烧,火焰弥漫天地,然后突然一切消失,只有淡淡的青烟飘散。
红月青柳——冯唐的那些姑娘们
这本书连同前面的两本,就是在讲冯唐的年轻和姑娘。我很能理解这样的创作动机,如果有条件有才华,人人都想用如此直白的艺术方式祭奠自己的青春。前一篇书评《小说的意义》中我大惊小怪的抒发了自己随着这样睿智轻松的笔触经事动情的喜悦,这本书看完后再写的书评竟也单纯不起来了。
小说的意义——万物生长的评论
这就是聪明人的幽默和文化人的功底。文思着笔处处透着不正经的真诚,却又无法不为他能想得到、写得出而击节称叹;幽默包袱集结文史经纶、贯穿古今中外,有回味有意境,非一般的滑稽取乐所能及。
再见冯唐
其实,冯唐的小说本身极为狂野,反而能见到三好学生的一面出来。越是删消,也就越是淫荡,含而不露是技术活,三好学生就变成了老流氓,作品的腐蚀性暴涨三倍以上。
和冯唐一起慢慢变老
我不知道冯唐能不能打败时间,可我庆幸有缘读过冯唐的文字,我知道我正和冯唐一起慢慢变老。
《18岁给我一个姑娘》
在书里看到这小子滔滔不绝的狂喷,文字在他的嘴巴里喷出来成了音乐,无调但好听。没有故事却印象深刻,享受不已怀念不已。很想把他当做我即敬畏传统又崇尚叛逆的少年时代的代言,他提醒我早已被忘却的少年春梦依旧美丽……
痞子?才子?—读《活着活着就老了》
冯唐的文字初读有些不习惯,非一个“痞”字不能概括其风格。但细读之后又觉其有几分道理,发出大凡痞子都是有几分才气的感慨。称他为痞子,仔细想想觉得有点对不起他,有点委屈了他,才子的称呼才对他较为公正。
万物生长
冯唐说,他想,写完《万物生长》,然后就忘了一切,去美国。如今,他早已从美国回乡,也出了很多书,虽然秋水还在,但是也只是印在纸上。
[娱读]冯唐 牛逼且辉煌
阅读冯唐小说的一个收获是,我终于知道我的儿童时代为什么总是有各式各样的形色各异的逍遥拉风的传奇了,因为,那些带着我们一起长大的流氓哥哥们,就是这样长大的。
原来小说是可以这样写的——读冯唐
不管怎样,相信很多读者在看完冯唐小说以后,不管是有一种去创作小说的冲动,还是认识到自己缺乏去创作小说的积淀,却都会有一种当年余华在读罢卡夫卡小说后的那种感慨 : 原来小说是可以这样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