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学理,又置身文科以外,他们思路清晰,观点尖锐。写起小说来也喜欢用理科学识打破文科的放肆抒情啊甜言蜜语啊种种惯性,从不墨守成规,以破坏传统为乐事。而且语言都是顽皮的,比学文的更加充满奇特的想像力,多数想像与所学专业相关,譬如王小波老拿数学物理说事儿,冯唐拿手的比喻句子是医科上的,Xing也是专长物理学。许多精彩的段子让文科人员只好不断地自叹弗如。
你就是脱了凶兆,也逃不过人生的两个波
我也看过年轻作家冯唐的《万物生长》,一样是轻松读完,而且可以明白他想告诉我什么。有时候我真的觉得,之所以有那么多作者装逼,除了偷懒不诚实,更大的原因是有很多的读者本身就犯贱,你把文字整的明明白白他偏不爱看,非要弄得疯疯颠颠半人半鬼,你才会激动得大呼过瘾,认为找到了精神的归属。
我与冯唐之缘
也许做过编辑的人更容易理解这种心情,那是一种宝物失而复得的欢喜。欢喜之后,该到发愁的时间了。写出满纸生动性灵的色情暴力文字,他倒是痛快淋漓,可怎么改才能入得编审老爷的法眼?这是个值得编辑吐血的问题。
云开雨收读冯唐
对于冯唐的文章,在一一拜读、日日品味、月月回想之后,骄躁日退,推崇日升,由刚开始的咂舌到后来的会心,恨不得对面而坐拊掌大笑,又读到感同身受处时侧头琢磨,如果真是面对面可能也就是相逢一叹,无言无语擦肩而过比较好,这样一个洞察力绝顶的人,很可能不知觉间就偷走了自己小心翼翼藏在心底的秘密。
长篇小说:现实人生的雄浑交响
冯唐的小说,一般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而比故事更好的,是“痞”中见“真”的叙事语言;而比语言更好的,是“真”中见“妙”的艺术感觉。这几样东西凑到一起之后,就自然而然地以冯唐式的精妙与精彩,使得作品既快人心目,又耐人把玩。
2005年度青年作家、批评家评语
冯唐的语言有背景、有来历,他相信语言是人类经验之丰饶、心灵之深微的最后见证,他将汉语的古典传统熔铸于鲜活的现代口语,发展出神采飞扬、轻逸剽捷、机锋闪烁的独特声音。
18岁给我一个姑娘
18岁给我一个姑娘,这书,有如天籁。
商界人士的文字梦
他的文字,喜欢用口语白话,北京方言的充裕散淡使他的小说不自觉地透着一种大气与骄傲,如评论家所言,他幼功太盛——文字从古文中脱胎而来,不失空灵与柔润,留学后在西文的熏陶中,又有了简洁的逻辑和锐利的思想。
不妨读一读冯唐
作者说的对:不要带着一种定义去读小说。我再加一句:尤其是冯唐的小说。你只要去思考这样一种状态和过程就足够了。但愿您能读出您的新鲜来。
北京北京之《终于冯唐》
《北京北京》写到今天还没有结束,更别说让我望眼欲穿他的长篇了。我期待着今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他终于能在大理的阳光里坐下来,让他胸头的肿涨喷涌而出,最好全世界都安安静静地等着他落完最后一个字。我等待这一天等待了太长时间,想象这一天想象了太多次数。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宁可他这一辈子只是在大理望丽江而返,而我愿意固守丽江想象他那张黑瘦的脸上眼眸中的一抹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