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一辈子一个冯唐

其实是我大惊小怪了,记性不好的人,写不出《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那些少年往事,散落在时间深处,被冯唐用一枝生花妙笔打捞出来,在阳光下一晒,依然倾国倾城。我相信那些事情全部是真的,朱裳是真的,秋水是真的,小男生秋水对小女生朱裳的刻骨相思更是真的。

畅销与经典

读《万物生长》的时候我不禁感叹,这个人怎么那么聪明呀,简直聪明到不能想象的程度。后来在书里读到他写北大数学系的男生,说他们是奇形怪状绝顶聪明的外星人。可见他们的聪明也是他无法想象的。我一时觉得前途渺茫。

那一转瞬的回眸:92年-7月

经过了3天昏天暗地的医学基础课考试后,我们在7月炎热的阳光里自由了。很多年以后,我读到冯唐《万物生长》中关于他在协和人体解剖课考试前把10个脚趾关节的英文单词很生猛的记住,然后在拿到卷纸之后立马儿先找到填空,如酒后呕吐般的把10个英文单词添上去的章节时,我会心微笑,因为,我也是硬生生的吞了10个脚趾关节的英文单词,然后呕吐成功,如释重负。

说《猪和蝴蝶》

《猪和蝴蝶》的文字给我的感觉很新鲜,有一种酒吧的气息笼罩着你。轻松,俏皮,偶尔有些流气的东西透过来,让你几乎能看见文字北后作者爽朗的一个后仰,听见他喉管里伴着的得意的轻笑——正是惯于说段子的朋友酒酣时的神态。

初读冯唐

觅来《万物生长》和《18岁给我一个姑娘》,昨天翻了《万》不少页。还没有到拍案的地步,但文字读来确实颇爽。在京城闷热的暑夜,等待扭扭捏捏千呼万唤还不来的暴雨,应该算是很不易了。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和女性阅读

如冯唐自己所说的,这本书只是怀念他的青少年时期,一个纪念罢了。怕再过些年,就写不出这些文字了。而事实上也是这样的吧。那些少年心性,那些沸腾过的热血,那些面容鲜活的人,我可以从他的文字中看到,看到那样的一个少年。他写这本书的时候,又有多少回忆涌上心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再过个几年,再来回忆那一段年少的话,言语间会添上许多沧桑的吧。

莲花

所有这些说法都是比喻,莲花本身就是隐喻。在淤泥之上盛开花朵,出世和入世的两种想法都从中得以体现。淤泥的黑暗肮脏和莲花的洁净芬芳是一体的,水面就是镜子,上下是两个世界的相互映射。去掉其中的任何一方,对方也就随之消失了。一个非常精妙绝伦的比喻。

不装逼

冯唐的语言简洁,遣词造句不追求缠绵悱恻、温柔细致,而是刚猛彪悍、有棱有角,但又不缺乏柔情似水的情怀。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头1/3看不出什么惊天动地之处,就是贫,比王朔贫比王小波贫好像比不上张弛贫。但接下去,开始渐入佳境,有故事了。就像是耍把式卖艺,咋看是花拳秀腿,但仔细瞧瞧,原来是黄蓉的“落英神剑掌”,好看又管用。这种才华横溢的家伙,总是用北京人特有的语言方式极尽所能的把文字肆意的排列组合,把基本上普通的故事讲的口沫四溅精彩纷呈。

《一座城池》《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前阵看冯唐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也有王朔的影子,不过作者好象在前言里说了,同时也好象提到了《麦田》,还有亨利米勒。不一样的是,王是一种天资,而冯是读过书的,而且不止一本,他的语言功力很强,但是有稍微有一点故做流氓,不象王朔那样的真的来自生活经验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