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开创了我生命中对痞子语言的阅读,在此之前,虽然曾经敬仰过王溯,但是尚未有机会领教。幽默的文学作品也有接触,比如钱钟书的《围城》,是众所周知的,还有林语堂,透着一股古籍的香,梁实秋,就是隔壁那个乐天知命的退休老教师。
《万物生长》评
如果去掉烦琐的关于医学角度来思考“人性”的段落,这本书类似于以前看的ZT之流写的校园小说。但是,因为那些唠叨而有趣,渊博而高深的医学角度地祥解,让这本书一下子就档次高起来。
谁是未来文坛的主人翁(谨此文送给忠爱文学的朋友)
黄集伟还看好兼有协和医科大博士和MBA头衔的冯唐,他描写医学院生活的小说处女作《万物生长》即将出版。黄集伟赞赏的是“文学票友”的写作态度:“未来文学的希望,要寄托在非文学青年、非中文专业出身的人身上。”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后
让我能够一口气读下去是因为他行云流水一般的文字。在现在的出版物中能发现这么好的文字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就像在垃圾堆里忽然发现一件宝物。
发现冯唐
不好意思,我想说,冯唐的文字是我上世纪最后5年来,第一个愿意公开承认喜欢的。符合我对文字的基本期望:简白、聪明、有预谋。
肉皮冻与冯唐
他的文字如同一只巨大的吸盘,轻而易举地就把你吸了进去,拔不出来。我很奇怪,他当初怎么就会选择了学医,而且马不停蹄来了个八年抗战一直读到了博士?他天生就是个写文章的料嘛。
万物生长读后感( 恶俗的名字)
小说首先要说真话,其次要有趣。王小波算是一个,冯唐也是。当今这个世界上充满了许多既不真实也不有趣的东西,所以有时需要很无奈的面对,幸好还有书可以读。
从“裸体的信”到发现新锐
我想,要是当年的编辑、主编,都能本着“敬畏读者、作者”的心,冯唐早在中国文坛闪耀光芒,毋须待到如今才在台北开花。
说小说(一)
读罢全书,那一堆棱角片儿没那么扎眼了,虽然仍大刺刺的放在那细细碎碎唠唠叨叨的。不过那些明显的花俏里不难看出,冯唐造句耍嘴皮的功力是相当优秀的造句。
此间的少年和冯唐
挺好看的书,没啥教育意义,没啥心得。看冯唐,好像在看五代的传奇。看江南,好像在看自己。是以为记。发现我特别爱用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