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映证了那句话,一天到晚嘴巴不停的也许心里最孤单,文字汪洋恣肆滔滔不绝的往往拙于口。 当然,李敖例外。 而冯唐呢,口会会长也许只在动心的美女以及相熟的哥们面前口生莲花。八面逢春会显得不真诚,而且没必要见人就说。智商那么高的人,知道把骄傲放在心里。
期待冯唐
不能对人家文人的东西品头论足,说深了说浅了都显得不知轻重,而且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人一个阅读偏好。只能说,他的才华尽可以在字里行间品出来,这种品尝天才的味道实在令我难忘。
《万物生长》题记
幸好看到了冯大师兄在开篇时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的那段话:“真实的生活中,多数的故事并不完整,多数没发育成熟的人物有各种各样混蛋的地方。即使造出来时间机器,重新过一遍充满遗憾的年少时光,不完整的故事还是不完整,混蛋的地方还要混蛋。所有的遗憾,一点不能改变。”
冯唐还是那个纯情的冯唐
冯唐是一个奇怪的人。他总是用一种很流氓的口吻作为一篇小说的开头,然后不知不觉走会自己的本色。归根到底,他还是纯情的冯唐。
冯唐--《万物生长》书评
《万物生长》开创了我生命中对痞子语言的阅读,在此之前,虽然曾经敬仰过王溯,但是尚未有机会领教。幽默的文学作品也有接触,比如钱钟书的《围城》,是众所周知的,还有林语堂,透着一股古籍的香,梁实秋,就是隔壁那个乐天知命的退休老教师。
《万物生长》评
如果去掉烦琐的关于医学角度来思考“人性”的段落,这本书类似于以前看的ZT之流写的校园小说。但是,因为那些唠叨而有趣,渊博而高深的医学角度地祥解,让这本书一下子就档次高起来。
谁是未来文坛的主人翁(谨此文送给忠爱文学的朋友)
黄集伟还看好兼有协和医科大博士和MBA头衔的冯唐,他描写医学院生活的小说处女作《万物生长》即将出版。黄集伟赞赏的是“文学票友”的写作态度:“未来文学的希望,要寄托在非文学青年、非中文专业出身的人身上。”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后
让我能够一口气读下去是因为他行云流水一般的文字。在现在的出版物中能发现这么好的文字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就像在垃圾堆里忽然发现一件宝物。
发现冯唐
不好意思,我想说,冯唐的文字是我上世纪最后5年来,第一个愿意公开承认喜欢的。符合我对文字的基本期望:简白、聪明、有预谋。
肉皮冻与冯唐
他的文字如同一只巨大的吸盘,轻而易举地就把你吸了进去,拔不出来。我很奇怪,他当初怎么就会选择了学医,而且马不停蹄来了个八年抗战一直读到了博士?他天生就是个写文章的料嘛。